第一百章:儒佛辩法,上古先圣学问,吾心已在极乐世界!-《弟,你再闯祸,哥哥我就要篡位了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“吾中土之国,一直秉承上古先王之法,受仁义礼法教化,有君臣之仁义,父子之亲情,何须学这夷狄之法。”

    人群中,一阵读书人的声音响起。

    佛法是什么他们不懂。

    但骨子里那上古先王之法所带来的优越感,让他们天然瞧不起夷狄之法。

    佛法?

    那是什么?

    哦,是夷狄之法啊。

    懂了。

    原来是小垃圾。

    而此时,听到周围人的奚落嘲弄。

    慧贤依旧双手合十,面露浅笑,没有露出半点恼怒不满之色。

    待到众人奚落完后。

    缓缓出言道。

    “佛,大圣人,降中天竺国。”

    “尔等所言中土之国,乃天竺之东境边方,岂当以中天为夷?

    “吾所言佛理。”

    “皆先佛之道,岂非法言?”

    “坏色袈裟,出世标格,岂非法服?”

    慧贤开口,驳斥李伦的话。

    佛,同样是圣贤,降生于中土天竺国。

    你们大晋,其实是中土天竺以东的地方,居然把我们当夷狄?

    同时,我口中所讲的佛理,全都是上古佛陀传下来的道理,佛陀也是圣贤,我们效法他,难道不跟你们效法先王一样?

    身上的袈裟,同样有规范。

    难道不跟你们效法先王之服一样?

    三言两语。

    就将李伦所提出地域、衣服、礼法道理,通通反驳回去。

    而此刻。

    伴随慧贤声音落下。

    李伦的脸上多出几分怒色。

    他没有想到。

    这个佛教和尚竟如此恬不知耻。

    不仅将自己口中的佛陀视为圣贤,更将自己夷狄之地定为中土。

    但要想驳斥慧贤的话有错。

    就必须证明他口中的佛陀不是圣贤,天竺不是中土之国。

    可这该怎么证?

    一时间,李伦无法引经据典去反驳。

    也就在这时。

    慧贤的声音再度响起。

    “尔儒道亚圣曾有一言,盛德之士,君不得而臣,父不得而子。”

    “行法王法,故君不得而臣,为出家士,故父不得而子,然于忠孝之道,所以报君与亲者,非世俗区区而能所比。”

    第一句话乃是儒道的一则典故。

    曾有人问亚圣。

    舜成了君王。

    之前的君王‘尧’,还能不能将他当作臣子对待?

    舜的父亲还能不能将他当儿子对待?

    亚圣说,舜成了君王,依旧对尧抱有忠义之心,舜勤于王事,虽然没时间在父亲身边侍奉,但他爹作为舜的父亲,已然尊贵到极致。

    舜这是以治理好天下的方式。

    来奉养自己的父亲。

    舜此举,不因为自己的身份、地位、名望,就将忠孝之道抛之脑后。

    这才是最佳的忠孝之道。

    而慧贤在此,借用了亚圣的这句话意思。

    说遵循佛理,一样忠于君王,出家之后,一样孝顺父母,只是我们报答君王和父母的方式,不是世俗普通忠孝能比较的。

    这不是你们儒道亚圣所提倡的吗?

    听到这番话。

    李伦瞬间气的浑身发抖。

    夷狄之法!

    安敢拿我圣贤之学做文章!

    随即,李伦恼羞成怒的吼道。

    “夷狄之佛,也配称圣,夷狄之地,也配言中土!夷狄之法,也配谈忠孝!”

    “吾上古先圣之学问,岂能容尔歪曲!”

    李伦开口,近乎咆哮。

    霎时间。

    他运转体内浩然正气朝慧贤压去,想要镇压这个满口胡言的妖僧!

    见状,慧贤不愠不恼的摆出拈花指。

    “李施主。”

    “若尔觉得贫僧刚才所言有误,大可法先王之言,引经据典。”

    “何故在这强词夺理?”

    伴随声音响起。

    慧贤脑后浮现出一轮金光,李伦的浩然正气被悉数化解。

    百姓们看到这一幕,不禁啧啧称奇。

    虽然跟苏长歌的天地异象没法比,但好歹会发光,颇有一股神圣之感。

    而就在这时。

    上空突然传来一道清脆的声音。

    “慧贤和尚。”

    “你刚才说修持佛法,死后诵响佛号,便可入极乐世界。”

    “吾以为此言甚是荒谬。”

    “心即是理,世上何来极乐世界?”

    “吾心已在极乐世界。”

    “既如此,为何要死后再去?”

    声音响起。

    众人皆抬头向上看去。

    只见两位身穿儒衫,风度翩翩的俊俏少年郎,居高临下,俯视地上的慧贤。


    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