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九卷 第五十八节 接手-《还看今朝》
第(3/3)页
薛一行的格局还是太小了一点,过于斤斤计较,而且也看不清楚未来国内经济发展走向。
未来的十年是整个中国发展最快的十年,抓不住这个机会,中州就会掉队,再想赶上,那就难了。
而省里提出了这个中原新区虽然还有着这样那样的问题短板,但是却无疑是最好的机会,哪怕现在砸锅卖铁都要启动起来,跟上未来发展形势。
沙正阳当然清楚中原新区的困难,从省里得到的描述和构想来看,这几乎就是一个浦东新区的缩小版,当然在一些产业布局上也有调整,但是这就是一个综合性的新区,不是高新区或者经开q:u这种较为单纯的经济功能区那么简单。
它的定位,就是一个现代化的新型行政区,汇集了文化、教育、金融和新产业、新业态的一个综合性创新集群,管理制度创新,服务体系创新,各类产业创新,要素汇集创新。
一蹴而就肯定不可能,杨天诚担心的就是这个,怕自己急于求成,不遗余力的投入,结果效果未必好不说,而且耗费巨大,甚至可能到最后成为半拉子工程。
沙正阳也意识得到这一点,这个中原新区要让中州市一家来搞,肯定难度很大,但是如果能够把省里的一些资源倾斜过来,用起来,那么可能就会好得多。
当然要想把省里的胃口吊起来,你首先就得要先拿出一点儿襄阳的东西出来,不能空口白牙就要让省里投入,省里那帮人也是不见兔子不撒鹰的角色,雪中送炭没人愿意干,但锦上添花就人人乐意了。
一句话,人家投入了是希望见得到成绩的,能拿出耀眼的东西的,这样人家也才能向他们的上司有一个交代,也才能算作他们的成绩,否则支持再大,效果不彰,那意义何在?如何显示他们的政绩?
“市长,这副担子可不轻啊,说实话我心里没底,中原新区究竟要打造成为一个什么模样的形态,我现在都还是一头雾水,没有数,而且这样大的规模体量,怎么来打造发展?资金从何处来,支撑得起么?这都是需要认真研究的。”
孙韶华有些激动,但是也有很大的顾虑,薛一行把这个中原新区捏在手上一年多时间,基本上毫无动静,名义上就是搞了一些调研,大略的有一个构想,但实际上真正能细化落地的东西几乎没有,现在自己突然接手,骤然间要想拿出多少让人值得一看的东西来,她也觉得棘手。
这是一个机会,但是如果把握不好的话,那机会也会变成烫手山芋,就像薛一行一样。
“呵呵,韶华,谁都是第一次摸到这个东西,谁也没有经验,都得要摸索着来,都说要学浦东,问题是浦东是我们能学得来的么?”沙正阳笑着摇头:“我觉得还是要实事求是,根据我们平原,我们中州的实际来,但视野想法可以宽泛一些,要为未来预留一些余地,时代变化很快,现在我们很多想不到的,或者觉得难以想象的,也许十年后就是司空见惯的东西了。”
“那您觉得我们要搞这个新区的突破点在哪里?”孙韶华问及关键,产业培育?管理体制?还是探索创新?
第(3/3)页